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回眸 -> 华大历史 -> 历史人物 -> 正文
韦悫:从高教部副部长到华大代理校长

韦悫:从高教部副部长到华大代理校长



韦悫:从高教部副部长到华大代理校长


韦悫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他于 1896 年 9 月 15 日出生在珠海市翠微村,早年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大革命时参加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参与创办新四军江淮大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又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高教部副部长兼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要职,是一位革命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字改革家。

韦悫先生的人生经历是传奇性的。他年仅 13 岁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在全校学生中第一个剪掉了象征封建统治的辫子。 15 岁时,韦悫因参与策划爆炸刺杀清廷官员而遭通缉追捕。 18 岁时,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愿望出国留学,先修习机械工程,后认识到要改造旧中国首先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转学哲学和政治学。他还曾两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 年入党未履行正式手续, 1943 年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为秘密党员,直至 1960 年 12 月才正式公开身份。

传奇韦悫也是华大之一员———因廖承志校长在中央身任要职,无法亲自到校主持工作,为了办好这所培养华侨学生的综合性大学,他提议中央调我国著名教育家———高教部副部长、自己的老师韦悫先生到华侨大学主管校务。 1964 年 4 月,国务院批准任命韦悫为华侨大学副校长、代理校长。

其实,未到任华大之前, 1964 年 1 月,应中侨委副主任方方邀请,韦悫先生就曾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视察了华侨大学,并对学校办学发表意见与建议。他认为华大现有专业设置除医疗、亚热带作物和艺术三个系外,其余科系与其它院校的科系重复;福建的师资已供过于求,培养师资又不适合华侨学生的志趣,建议增设水利工程、结构工程(如桥梁)、化学工程等工科专业,而数学、物理和化学三个系可以调整。

根据教育家韦悫先生的意见, 1964 年 2 月,中侨委专门在北京召开华侨大学专业调整座谈会,研究确定《华侨大学专业调整方案》并报经教育部批准执行。廖公作重要指示,韦悫先生应邀参加会议。

正式上任华大代理校长之后,韦悫先生根据侨校办学特点和福建省的经济建设需要,对华大的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增设化学工程和土木建筑工程等工科类专业;他十分重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将全校教员情况列成详细纲目,做到人各有“户”;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对教学抓得很紧,经常端着一个杯子、扛着一把凳子去教室里听课,并曾就教改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先后到土建系、医学系、外语系、中文系、政治系、数学系、化工系等单位,与教师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意见,改进工作,并在繁忙工作中将座谈会内容整理成二十多篇文字资料;他平易近人,经常应邀参加学生们的活动,帮助团支部和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他还多次在学生食堂给学生演讲,经常到各班系视察,也常邀老师同学到家里坐;化工系学生响应号召到仙游糖厂现场教学,韦悫先生也亲临工厂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此外, 1965 年,华大在建宁办分校,中文、政治、土木建筑三个系的师生搬去建宁上课。古稀之年的韦代校长也去过建宁分校两三次,第一次去是看地方,学生搬去之后又去看望学生,与学生谈心、做报告,给建宁分校建设做指示,还与地方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建校方针政策,并亲自参加学生的建校劳动。

1965 年秋,华侨大学的专业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全校有 11 个系 17 个专业,初步形成以招收华侨、港澳及台湾籍青年学生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但正当韦悫代理校长主持下的华侨大学满怀信心迈步前进时, 1966 年“文革”爆发, 1970 年 1 月福建省革委会作出“关于撤消华侨大学通知”的决定,华侨大学被迫撤消停办,韦悫也被迫回到北京。

1976 年 11 月,韦悫代理校长病逝,享年 8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