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经典
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回眸 -> 社团经典 -> 华大文苑 -> 华园文萃 -> 正文
五十周年说“华大”---60中文梁德彪

五十周年说“华大”---60中文梁德彪



五十周年说华大

香港《镜报》月刊2010年12月號 共第401期

近日,香港《镜报》月刊2010年12月号刊发了由我校中文系60级校友、香港《镜报》月刊副总编辑梁德标撰写的特稿“五十周年说‘华大’”,全文如下:

华侨大学刚刚度过50岁生日。50年来,她从第一届的84个学生,到今天泉州、厦门两个校区学生已接近三万人。至今,学校共培养出各类优秀人才十多万人,其中境外学生占了四万多人,他们正为住在国和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为促进中外友好及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2010年11月1日,是华侨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日。作为华侨大学的第一届(65届)毕业生,我和同班的同学,一早就收到了母校寄来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回校参加母校一连几天的庆祝活动。在港的同学满怀激奋,由衷感谢母校给予的关怀和温暖,大家互相串连、开会讨论,除了由于健康、家庭或工作等原因走不开的,决定应邀返校参与庆典。

感谢母校 怀念母校

众所周知,华侨大学是1960年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于著名福建侨乡泉州兴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由于海外广大华侨青年向往祖国,纷纷选择回国升学,加以当时印度尼西亚右翼势力掀起一股反华排华逆流,造成大批的印尼侨生要求回国读书。国家正是因应形势创办华侨大学,以满足海外华侨青年和归侨子女回国接受教育,以便日后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并由海内外人士熟悉的著名国务活动家、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侨委主任的廖承志出任华侨大学第一任校长。

作为首批投入华大母校怀抱的学生,我们感到荣幸的是,自己有机会同母校一起,度过创校初期的艰苦岁月:我们曾经顶着寒风的吹袭,坚持在草棚裡上课;经受了三年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的磨练。坚实、宽阔的校园大道上有我们铺砌的石头;道路两旁有我们亲手栽种的树木;我们目睹一幢幢宿舍和教学大楼从校园的土地上冒起……母校的建设,寄托了我们的期待和憧憬,也渗透了我们付出的辛劳和血汗。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栽培,国家从北大、清华、交大及人大等知名高校抽调了多批优秀的年青教师,来到偏远的泉州华大任教。他们授予我们知识,对待我们如兄弟姐妹,亦师亦友的感情,令我们永志不忘。这次回校我们见到了老班主任康玉琛等老师,大家握手、拥抱,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五年的大学生活,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恩情和母校的温暖,以至离开了母校45年后的今天,仍时刻惦记母校。

重临旧地 今非昔比

11月4日,华大中文系(65届)23名香港校友(连家属),随同由会长高峰率领的华大香港校友会200余人组成的庆贺团,踏上了泉州之旅。65届的同学会合了广州、厦门等地的同窗合共30多人,怀着“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激动心情,回到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母校。这群当年英姿飒爽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如今已是步履蹣跚、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他们当中有的已经年近八旬,好几位走起路来已是半个瘸子,有的严重弱视,出门需人搀扶,但为了和大伙一起回家看看母校,也毅然踏上旅途。

甫抵,华大文学院院长王建设和副院长徐华便来到我们下榻的酒店看望大家,代表母校和学院慰问我们。学院还派出了一位刘向东老师和两位能干、漂亮的女硕士研究生,全程无微不至地照料我们这个长者团──他们的师兄、师姐们。在他们的带领、陪同下,我们终于重临半个世纪前学习、生活、劳动过的旧地。

真是江山依旧,面目全非。五十年眨眼过去,座落清源山麓的华侨大学,已经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成长为体魄健全、思维睿智的壮汉。当年在这片荒芜的处女地上,只有零星的几栋教学大楼和宿舍,现在高楼林立,海内外善长仁翁捐赠兴建的专业大楼,随处可见;气势磅礡的陈嘉庚纪念堂巍然矗立,让人们永远怀念这位爱国侨领先贤的高风亮节;刚落成的廖承志广场敞开他宽广的胸怀,拥抱远道归来的游子。

五十寒暑 华大巨变

当我们重新踏进昔日上课的数学楼教室和回到曾经居住过的学生宿舍时,新一代的年轻同学,带着友善而又好奇的眼光,热烈欢迎我们。新老两代华大人共聚一堂,畅谈华侨大学当年的艰苦岁月和今天的兴旺发达,我们禁不住向年轻人说,我们十分羡慕你们,你们今天能在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下读书和生活;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自豪,因為我们曾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是的,五十年的春华秋实,五十载的夏去冬来,中国唯一的一所以“华侨”命名的华侨高等学府,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神州大地的学府之林。华大创校时,全校只有一个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考上华大来报到时,专业别无选择,累得当时的系领导和老师们,不得不围着同学们团团转,苦口婆心地帮助同学们树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可是到了今天,华大已拥有泉州和厦门两个校区,学科涉及理、工、经、管、法、文、哲、史、农、教育等十大门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等。华大从第一届的84个学生,到今天泉州、厦门两个校区学生已近三万人。50年来,学校共培养出各类优秀人才十余万人,其中境外学生占了四万多人,他们正为住在国和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为促进中外友好及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庆祝大会 掀起高潮

11月6日,庆祝华侨大学50周年华诞的活动掀起了高潮。这一天,华大的校园里彩旗飘扬,红绸招展、花团锦簇,锣鼓喧天,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上午9时,华侨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在陈嘉庚纪念堂隆重举行。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华大董事会副董事长崔世安,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李海峰,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陈明义、林兆枢,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华大董事会副董事长赵阳等领导人,以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镜报荣誉顾问洪祖杭和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镜报荣誉顾问施子清和来自海内外的嘉宾、校友万人出席了大会。大会由华侨大学党委书记李冀闽主持,华侨大学校长丘进、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李冀闽书记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国家教育部,国务院侨办发来的贺电。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为华大校庆写了“教志不移”的题词。

丘进校长在致词中,介绍了华大创建及走过的50年里程,表示华大始终铭记自己的办学方针“因侨而立,以侨而兴”。注意招收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台湾青年和外籍华人,坚持培养一等人才,令5千万海外华侨华人在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富强和世界的进步增光添彩,华大坚持自己的传统,不断奋进,创建更加辉煌的业绩。丘进感谢华大第一代师生的无私奉献和刻苦精神,为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感谢为华大鞠躬尽瘁、燃炬成灰的老校长廖承志、叶飞、陈觉万、庄善裕、吴承业及以他们为代表的历届老领导们。当丘校长提到“第一届入校的84名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东南亚国家,他们勤奋好学,自立自强,圆满地完成了学业。今天,他们远道而来,让我们也把欢迎的掌声送给他们”时,全场响起了热烈而经久的掌声,出席大会的第一代华大毕业生也激动地起立鼓掌回敬。

海峰主任 提三希望

李海峰主任在大会上致词时,赞扬华侨大学五十年来秉持“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和“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立足于为侨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致力于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专门人才,积极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形成较为完整的对外教育体系,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在人材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李海峰特别对华大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将华侨大学办成海内外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二是将华侨大学办成培养海内外人才的重要基地;三是将华侨大学办成以侨立校、为侨服务、更具特色的高等学校。

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兄弟院校代表,海外友好院校代表,校友代表等也先后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庆祝大会在一片热烈、庄重、欢乐的气氛宣告结束。人们期待华侨大学在度过50岁生日后再接再厉,共同努力,让华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和侨务事业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