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华大中文系1964级1班深圳雅聚记

华大中文系1964级1班深圳雅聚记



二OO四年八月廿二日的深圳市,时值盛暑,骄阳似火,热浪滚滚。然而,华侨大学中文系1964级1班的老同学,心情比火还热。大家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深圳,参加阔别三十五年的首次雅聚。
  上海的张育珠来了;福州的陈辉山和南平的谢兴发来了;古田的林光视偕夫人来了;泉州的黄结义、陈英华等来了;厦门的冯玉秀和龙岩的张小珍来了;广州的曾凤柳、欧阳惠玉和韩烈光饶品芬伉俪来了;香港的黄东涛、唐荣曜、唐图丰詹慧萱伉俪、连成之偕夫人等来了;近在眼前深圳的郭坚来了;远在天边巴黎的我也偕内子来了!
  遗憾的是,叶俐金、姚爱兰、郭金醒等同学,因事或联系不上未能到来。但郭金醒同学尽管事务缠身,仍托人带来了一封洋洋千言的信,叙述班级的温暖,把同学的个性与特征描绘得惟妙惟肖,实属感人!
  更遗憾的是,江一鸣、沈丽娜、古庆福、蔡麒麟、张遴山、谢喜余月英伉俪等同学永远不能到来,因为他们近年已先后作古!
  当年风华正茂的同学,如今已是还甲之年。正所谓“十年人事几番新”,更何况阔别35年,同学们的体态、脸谱早已变了。聚会伊始,主持人韩烈光同学就给我出难题,叫我这老班长点名。好在当时我们是一个战斗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每个同学的印象早已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我逐个认人点名,同学们都马上起立高声回答:“到!”、“到!”、“到!”全场一片笑声与掌声!这笑声与掌声,勾起大家诸多学生时代的温馨回忆:
  1960年,正逢全国大饥荒,国家处于最困难时期,一切基建项目都缩减。而华侨大学在此时兴建,足见国家对归国华侨学生的爱护与照顾;
  1964年秋我们入学时,一座占地约95万平方米的崭新大学城已屹立于泉州湾畔的清源山旁。学校所有建筑物包括道路,全是由就地取材的大块花岗岩石砌成。学生宿舍与教学大楼都参照西文字母建成,如H型楼、L型楼、M型楼等。女生宿舍的钢窗还安上纱窗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的水龙头等设备全部采用进口货。整个学校美不胜收!
  1966年文革前夕,中文系、政治系等文科院系被迁移到闽北山区的建宁县分校学习。我幸运地被上级调离学校,投笔从戎,随军入越,参加“援越抗美”,在三年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有机会学越语、学军事、学外交、学写作,没有浪费青春和学业。而我的那些同班同学,经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工人,商人,教师,官员,报人,诗人,作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对国家和当地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说:华大同学,花开四海!
  而今天,不管年纪多大,官位多高,同学仍然是同学,无分彼此。我们欢聚一堂,举杯畅饮,庆祝暌违了三分之一世纪的2641班这个团结的集体重新凝结在一起!
  我们笑谈戏弄,转老还童;回忆往事,其味无穷;陈述经历,坎坷重重!
  我们互相勉励,在今后岁月里,以“老骥伏枥”的精神,发挥余力,为2641班争气,为母校华大争光!
  我们相约:明年11月,重聚母校校园,分享华侨大学庆祝成立45周年的喜悦!
  (编者注:作者现为法国“巴黎中华文学社”社长)

(陈湃)

欢迎校友与本栏目联系或提供采访线索。电话:0595-22693560; E-mail:hqdxb@h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