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一辑) -> 正文
赵海鹏林丽良夫妇的艺术人生

赵海鹏林丽良夫妇的艺术人生



他,五十前在印尼万隆的亚非会议期间,曾经夹在欢迎的人群中远远地看了一眼周总理,并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当时华侨招待周总理的筹备工作。少年的他不知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只把酒宴上招待总理的水晶杯一个个擦得铮亮。
  她,是日本侨领的女儿,知名人士林丽韫的妹妹,深受爱国进步家庭的影响。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开展。和众多的归侨青年一样,怀抱爱国热忱和报国决心,1957年,她从日本回国;1959年,他从印尼回国。
  由于都有文娱特长,他们双双被招进了当时正筹备成立的中侨委华侨文工团――华侨大学艺术系1962级的前身。在这个团里,他搞舞美,她搞舞蹈,两人一样擅长歌舞,同样喜欢画画,分外谈得来。而且个子娇小的她在跳舞时又总是被安排与他搭档,由此平添了不少的接触机会。
  随着形势的发展,1960年,中侨委文工团成员作为北京华侨补校歌舞班的学员,接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锻炼,被下放到远离北京的云南甘庄坝华侨农场,他们一同前往。在云南,原本五谷不分的他们不得不靠自己的双手自给自足:柔弱的她种起了菜,挑起了粪;文静的他砍起了柴,成了班里砍柴队的队长。而且,为了不让野猪、狼、豹子等叼走同学的口粮,身为班长的他还不得不到山上的地里巡逻,尽管“心里非常害怕”。艰苦的生活环境里,他们的感情得到进一步的磨砺。
  1962年,他们共同成为华侨大学艺术系1962级的学生。在北京,他们师从诸多文艺名家,刻苦学习,勤奋排练,还和同学一起下到厂矿、农村、街头体验生活、深入生活,“为工农兵服务”,直至五年后毕业。
  将近十年的共同学习、生活和演出生涯里,他们相知相恋。1969年元旦,他们在北京登记结婚,花4元钱办手续3元钱买糖果就完成了结婚仪式的全过程,领到两张红彤彤的印着“毛主席万岁”字样的结婚证。至今,结婚证他们保存完好,连个折角都没有。
  同年,华侨大学艺术系1962级80名毕业生分两批被下放,一批50人到海南岛,另一批30人到福建。他们来到了福建。他进入中国抽纱福建进出口公司搞美术图案设计,而她则在中国旅行社担任日语翻译:他主要设计手巾绣花、茶几绣花、沙发套、枕套等,平均每年为国家创外汇五六十万美元,最高时曾创汇一百多万美元;她则接待一些从日本过来的省亲团、商贸团等,为中日友好关系尽心力。
  如今,他们是华侨大学艺术系1962级下放福建的30人中唯一的两人,都已退休在家。但他们并没有闲着,为活跃归侨文艺生活、繁荣福建文化事业作了一些工作:他参加了福建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合唱团,并曾荣获4个全国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他还是福州市侨联“归侨之家”文艺队队长,经常组织文艺队为市政协、致公党等组织联欢演出;由她自编自导、和他共同演出的双人傣族舞《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还曾获得过福建省归侨侨眷“国岁杯”文艺调演三等奖;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事迹广为传播,福建东南电视台的“开心100”和“长命百岁”等栏目都曾邀请他们去表演……
  他,就是现任华侨大学福州校友会会长赵海鹏;她,是他的妻子林丽良。(张罗应)

欢迎校友与本栏目联系或提供采访线索。电话:0595-22693560;e-mail:hqdxb@h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