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三辑) -> 正文
徐建竹的茶缘

徐建竹的茶缘



  在泉州晚报社附近的一家茶店里,我见到了徐建竹。他是华侨大学1998届中文系毕业生,在晚报社工作已有十多年。目前,他是泉州晚报社广告一部主任,负责房地产、家装建材、茶酒等行业的广告。
  初次见面,建竹没有让我感觉到丝毫陌生,他很和善,健谈,是一个很善于交际的人。寒暄一阵后,我们并肩而坐,开始泡茶聊天。建竹大学时学的是新闻与广告专业,曾经做过华大《校园蓝盾》的主编,一直怀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梦想并为之努力准备。毕业之后,适逢泉州晚报在福建省率先创建电子版这一契机,他应聘到泉州晚报社当起网络编辑。网络编辑工作和建竹之前所学的专业大相径庭,许多电脑软件都得重新学过,不过他硬是在短时间内把这些都掌握了,并做得有模有样。两年后,建竹转到记者部,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在华大学习的功底让他在记者这行如鱼得水,也获得不少新闻奖项,他深有体会地告诉我:“写新闻要快、要思考。对于刚入行的人来说,写完要不厌其烦地改,直至自己完全满意为止,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又准又快的记者。”建竹说,他曾经用半个小时写好了一篇一千五百多字的报道,而这篇报道还获得了全国晚报热点新闻大赛的二等奖。
  铁观音的清香弥漫在四周,我们一边品茗,一边闲谈。建竹说,他非常喜欢喝茶,特别是安溪铁观音。原来,建竹是安溪人,自小在茶乡长大的他,对茶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喝茶是茶乡人的必修课,建竹也不例外,这段经历让他对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对茶叶生产、制作过程的熟悉让他写起茶、聊起茶来要比普通人深刻许多。成为一名记者之后,建竹十分关注泉州茶业的发展。当记者的这几年,他跑了许多地方,去得最多的一个地方就是安溪;他写过许多文章,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有关茶的文章。在网上百度“徐建竹”的名字,有关茶的文章占大部分,许多茶文还被到处引用、转载,难怪许多人称建竹为“茶业资深记者”。
  凭着多年对茶业的观察与了解,建竹看到了福建多名茶少名牌、茶企普遍实力较弱的现状。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融入文化、品牌、资本、人才等现代企业元素。而多数茶企的创立者是茶农出身,对品牌、市场运作缺乏认识,打造一个为茶业服务、让茶界进行交流的平台因而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从2003年开始,建竹联系了福建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福建省农林大学以及茶乡安溪的一批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希望成立一个专门的茶业研究会,利用社科界的力量为茶业提供社会科学上的智力支持。2006年,经省社科联和省民政厅批准,福建省茶产业研究会在泉州宣告成立,徐建竹当选为秘书长。2008年,他当选福建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2009年,福建省茶产业研究会换届,他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目前,共有几十家茶企业加入到福建省茶产业研究会,会员达100多名。研究会成立以来,在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等地举行了数十场茶事活动,有铁观音茶大赛、铁观音形象小姐大赛、研讨会、培训等等,活动形式多样,为茶业界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不少企业在研究会的帮助下不断地发展壮大。而这些,都离不开徐建竹的大力支持与推动。
  建竹说,好茶难得,天、地、人、种缺一不可;人生如茶,做人当如做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