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三辑) -> 正文
潘耿福的回忆

潘耿福的回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华侨大学刚刚创办,潘耿福即入读华侨大学。
  48年过去了,关于母校华侨大学,潘耿福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1961年春在草棚中上课,并接受中侨委方方副主任的会见;1962年和同学拜访著名作家周而复;1985年11月1日,毕业整整20年后第一次回到母校,见到久违的老师和同学;1995年11月,和汪琼南校友率领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代表团回校参加35周年校庆,感慨母校“今非昔比”;1997年5月4日至9日,作为团长率领华侨大学暨南大学香港校友会第二次访京团成功访京,并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等领导的亲切接见……
  出生印尼华侨家庭的潘耿福是华侨大学创办后招收的首批中文系学生。当时中国正处自然灾害时期,华侨大学的办学格外艰难,潘耿福和他的同学们的就学环境和生活条件更是艰苦。用他的话说,刚到华大报到时,刚为这批归侨学生创办的华侨大学还来不及建校舍,所以,潘耿福所在的中文系就只能寄放福州师范学院上课,而所谓的教室则是四面通风的草棚。1961年夏,他们搬到厦门,借用集美华侨补校的校舍上课。1962年秋,中文系搬回泉州:男生住进了北区2号楼,而女生因为还没有宿舍,只能住到数学楼顶楼。
  五年的大学生活,潘耿福在泉州华侨大学仅仅呆了三年。除了1963年春季三个月、1964年半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外,他说自己基本上都在学校念书。
  潘耿福回忆说:“那时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强度是较大的。”每周日,他们都要参加半天的劳动,福厦公路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是他们种的;从北区学生宿舍到南区数学楼的那段路,他们参与了平整;游泳池的挖掘、运动场的修整,也都有他们的份儿。
  除了劳动量不小外,潘耿福对那时的组织纪律教育也印象深刻。每天,他们要准时起床做早操,准时吃早餐去上课,晚自修也是有规定时间的。
  1965年10月,作为华大中文系首届毕业生,潘耿福被分配到了广东省文化局。次年“文革”爆发,因有海外关系,他被下放英德茶场,和著名作家欧阳山等一起劳动。后来,他到一所县城中学当老师,教语文和英文。
  1975年,潘耿福到香港定居。经历艰苦打拼,他和妻子创办了金堡高级时装批发公司,搞起了时装生意,夫妇俩待人热情,诚信经营,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红火。
  然而,潘耿福所津津乐道的,依然是与母校华侨大学密切相关的话题。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许东亮副董事长的召集下,一批来港定居的华大校友成立了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筹委会。回忆起筹委会成立那个周日下午数百名校友在香港南北行福建商会的那次聚会,潘耿福仍然相当感慨:“大家那个激动呀!”
  而潘耿福自己,也从繁忙的生意中抽出时间,自始至终积极投入、参与到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繁杂艰难的筹备和发展事业中,为校友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先后任理事长、名誉会长、常务理事。(张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