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三辑) -> 正文
巫雅敏:华大融入生命里

巫雅敏:华大融入生命里



巫雅敏现在工作、生活在台湾,但她向往大陆。
成就这种大陆情怀的,是巫雅敏人生的大部分经历――她在大陆出生、成长,接受教育,心智、思想变得成熟。她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段时期――青年,都在大陆度过。
  巫雅敏的父亲是台湾人,来上海工作,她在上海出生。1984年至1989年,巫雅敏又以台籍生的身份,在福建的华侨大学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青年时期――先是读预科,后就读华侨大学中文系1985级。
  大学毕业后不久,巫雅敏随父母返台定居。回到台湾后的她先是在家族小企业做事,后来进入台湾“内政部”“儿童之家”当老师,照顾弃婴小朋友。
  离开大陆、离开华侨大学将近二十年,巫雅敏从未有机会参加华侨大学的任何活动,有关母校的信息也只能零星从网络中获得:母校有了中学、幼儿园,图书馆扩大了,新建了个嘉庚广场和承露泉,甚至有博士后流动站和好几个博士点了……“简直是焕然一新、飞速发展啊!”巫雅敏感慨。网络,成了巫雅敏对母校情感维系的唯一途径。
  而巫雅敏记忆中的母校生活,又都是有趣的:走着宽宽的石板路去上课、自习;和城东农民的扁担、箩筐一起挤公交车,自说自的普通话、闽南话来沟通;到市区逛街太晚公交车停班了,就免费搭乘农民的拖拉机回校;每到龙眼成熟的季节,每个班级都去领,每名学生能发五斤……仅仅四十出头的巫雅敏说:“华大记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回忆,伴随着彼此共同成长的美好年华,静谧的校园留下了我们青涩的身影。也许是年纪变大的缘故,现在我脑子里满满都是关于华侨大学的记忆。”
  因为无法相见,记忆才弥足珍贵。幸运的是,还有网络。去年10月,她与同在台湾的华侨大学电子系1983级校友陈台建餐聚,听他描述起7月回母校参加毕业二十周年庆典的事情,“不由自主地流泪了,久久难以平静”。同时,陈台建校友告诉她网络上有许多关于母校的信息。从此,每天在网上搜罗“华侨大学”成为巫雅敏的常事。后来,她从网上搜索到上海校友会的有关信息,并与李景来会长取得联系,由此辗转与母校接上了头。
  去年12月,华侨大学首届世界校友联谊大会在香港举行。获知这一消息的巫雅敏排除一切障碍来了。她调休了六天假,并在12月8日早上一下班,就立马赶往机场。为了赶得及晚上的欢迎晚宴,本来订了晚上8点飞香港航班的巫雅敏一直等在机场,终于候补到下午航班的空余座位,在晚宴刚刚开始之时抵达酒店。她也成为唯一一个以个人名义参加本次联谊大会的华侨大学校友。
  将近二十年后,第一次与母校 “重逢”,再一次见到众多的校友,巫雅敏相当激动和兴奋,因为对她而言,“不管两岸政治风雨如何,对母校的赤子之心,将伴随生命挚爱一般”。巫雅敏也感谢母校给了她参加这次活动的机会,说:“在台湾,我是无法见到这么多校友的。生于斯、长于斯,割不断故园情啊。”动情处,她甚至哽咽。
  此次华侨大学首届世界校友联谊大会,巫雅敏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她在台湾出生、现就读台湾戏曲学院国小六年级的女儿,“期望她能身历其境了解妈妈生长的人文时空”。巫雅敏还希望能在2010年华侨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大庆时,带女儿回母校,她说:“我要让她多了解大陆,了解华大,希望她能成为未来新一代华大人。(张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