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四辑) -> 正文
好莱坞顶级华人特效师林童

好莱坞顶级华人特效师林童


   在好莱坞电影特效领域,华人的身影并不多,华侨大学2009届校友林童却是其中之一。

   23岁时,林童首次参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特效制作,即捧回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短短几年,凭借多部视觉震撼的超级大片,他快速成长为好莱坞的顶级特效艺术师。

   6月2日,林童回到母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异想世界”,介绍电影特效行业的情况,讲述自己如何走上电影特效艺术师这条路。

   镜头拉回到19年前,当时香港电影《风云雄霸天下》创造票房奇迹,不为人所知的是它所呈现的酷炫电脑特效视觉,悄悄地让不到10岁的小男孩林童萌发了“长大要做电影”的梦想。

   林童一路的发展轨迹也从未偏离这一梦想:2005年考上华大计算机专业,2009年本科毕业后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娱乐技术中心学习游戏和交互应用开发,2011年研究生毕业即入职美国著名节奏特效工作室Rhythm & Hues Studios担任视效指导,正式成为一名电影特效人……

   “其实,本科一开始我也挺迷茫,计算机专业有很多方向,有软件开发、硬件方向、网络工程等等。”林童说。不过,自小喜欢电影的他,在华大除了学习专业课,课余时间还看了大量的美国电影,包括一些特效很棒的电影。“当时隐隐约约觉得未来就是要做跟电影相关的工作”,林童“长大要做电影”的梦想在华大开始生长。

   而让他确立去美国留学的目标,学习游戏交互以及电影相关应用开发的,是大三上学期在网上听到的一次演讲。2007年,46岁的美国知名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兰迪·鲍许得知自己患上胰腺癌,只剩下短暂的几个月生命,于是受邀作《最后一课》的演讲,讲述自己如何实现一个个童年梦想的经历。“其中,兰迪·鲍许教授介绍了他从事的‘虚拟现实’项目以及为迪士尼做交互式体验的项目等,非常吸引我。”林童说,演讲内容鼓舞了他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确定目标后,就义无反顾地行动。”当时林童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为申请美国的高校做准备。“那时很拼,每天都学到凌晨一两点”,他说,宿舍熄灯断电后,自己就搬个小板凳到楼梯道上借助微弱的灯光学习,或者跑到一楼楼栋值班室看书。林童共申请了美国的10余所学校,被5所高校录取,最终,他选择了兰迪·鲍许教授所在的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娱乐技术中心。

   在美国,林童见到了很多从来没有看过的资料、项目。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年元旦放假,学校组织为期一个礼拜的游学,几乎走遍了美国西海岸业内顶级的游戏公司、影视公司,“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更加坚定要从事游戏互动和特效方面的工作。”两年学习期间,林童参与了学校与一些公司的小项目,凭兴趣自己也开始做各种各样的水流体的测试程序等,为实现梦想积蓄力量。

   2011年夏天研究生毕业,通过投简历、面试,林童入职位于洛杉矶的美国顶级影视特效制作公司——Rhythm & Hues Studios,正式成为一名电影特效人。

   林童参与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和团队里300多人一起,历时一年多完成了整部电影的电脑制作动画建筑,该电影后来荣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特效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呈现的几乎都是海上的画面,动物由动画和模型部门负责,我只专注于电影中水的特效处理。”林童说,包括水的张力、鲸鱼出来时水怎么流动、海洋表面如何模拟等等,都是他所在部门需要处理的细节。为了呈现出最真实的特效,他看了无数的视频资料,连在海边吃饭时都跑去看岸边的波浪和泡沫是怎么“生”出来的。

   如今六年过去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那幕鲸鱼出水的场景仍是林童最引以为豪的,“最好的特效画面除了真实、漂亮、震撼外,还得是观众没见过的。”他说。

   2013年,林童跳槽到Method Studios。在这家后来蜚声国际的特效公司里,林童以特效主创人员身份参与的《奇异博士》和《银河护卫队》,均获奥斯卡最佳特效提名,而“奥斯卡提名”意味着进入“全球前五”。另外,他还参与了《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雷神:黑暗世界》《蚁人》《不惧风暴》及《分歧者》系列等十余部不同类型影片的主要特效制作。

   “做特效其实很苦的,不仅要有创意,还要有执行力、足够的耐心。”林童说,比如《蚁人》特效制作的前期研发就耗时3个月,有时为了一个镜头的精彩呈现就要做100多个甚至200多个版本。而在制作《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时,为了能及时完成任务,林童带领团队5个人连续上班31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

   林童特别感谢在华大学习为自己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让自己后来可以“厚积薄发”。他最回味的,是身为班长与同学共同组织活动、一起打游戏、共享影视资源的日子,还有作为华大人才学校的一员,每周与来自不同学院的优秀学生一起上课,课下无所不谈的时光。

   (原载于2017年6月13日第881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