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四辑) -> 正文
周联侨:只有奋斗的人生才会幸福

周联侨:只有奋斗的人生才会幸福


七月一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1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华侨大学校友周联侨获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委任为“太平绅士”,并进行就职宣誓。

周联侨是华文学院校友,现为香港工会联合会副会长、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香港集美侨校校友会副会长。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印尼归侨到香港建造业的翘楚和精英,周联侨的成长经历,生动地诠释了习总书记的名言:“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一如其名,周联侨是一位华侨,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上世纪60年代初,还在襁褓中的周联侨回到祖国,来到厦门市同安县竹坝华侨农场,后完成中学学习。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前身是被归侨学生誉为“侨生摇篮”的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简称“集美侨校”),1953年创办,1971年底因“文革”被迫停办。1978年底集美侨校复办,周联侨成为第一批学生,在先修班修读了两年的文科,并曾做过班长和团支书,后回到竹坝华侨农场当了3年的农民。

上世纪80年代初,周联侨来到香港。“当时我非常迷茫,一穷二白,语言不通,这么大的城市不知道在哪生存。晚上只能在工地盖着石棉纸睡觉,石棉弄得身上过敏,很痒很难受,但是只能忍耐。”他回忆。

但周联侨同时也发现,香港建造业发展蓬勃,“做个泥水匠,勤奋一点工作,踏踏实实做个小工人,也能生存。”于是,他从水泥学徒做起,加入建造业的大家庭。

初入建造业那半年,周联侨说:“很难捱!”不仅要挨骂,还要捱得住辛苦。要每天早师傅半小时上工,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等师傅来开工。“师傅操作时,要注意在一旁‘偷学’。要时刻跟着师傅学习,不能偷懒,争取获得师傅的认可,这样才可能学到更多的手艺。”

因为勤学苦干,加之建造业前景好、收入可观,周联侨将两个弟弟也介绍到这一行。经过三年的奋斗,兄弟三人便攒钱一起在香港买了自己的房子。

物质条件改善了,但周联侨并没有放弃学习。彼时香港建造业成立了训练学校,以提升新一代建造工人的从业水平。周联侨抓住机会,提升自己。从业30年来,他不仅获得了建造业议会训练学院的大工证书,还修读了商业英语文凭、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等大大小小十多个课程。“只有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在建造行业中拥有竞争力。”他说。

让周联侨没有想到的是,“工作上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得到了欣赏,有了机会进入工会”。1995年,在一位水泥师父的推荐下,他加入香港建造业总工会,2008年又被选举为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

十多年来,周联侨与建造业总工会秉承“爱国、团结、权益、福利、参与”的宗旨,以推动工会发展、维护工人权益为己任,尽心尽力:促成建造业议会发表《保障工人获发工资措施指引》,提出多项措施优化建造业内的支薪制度,使一直困扰建造业发展的工人欠薪情况得到改善;督促承建商做足安全工作,确保建造业工人生命安全;与香港建造商会、肺尘埃沉着病补偿基金委员会等机构合作,推出免费为本地建造业工友提供胸肺检查服务;联合业界多个团体成立“建造业关怀基金”,为因作业意外而死亡的建造业工人家庭提供各种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联侨组织下,2016年2月,香港工会联合会举行了“全民反暴力·守护香港”大游行,呼吁法治是香港的核心价值,不容践踏,引起香港市民的广泛关注。

从事建造行业30多年,周联侨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人谋福祉,为香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香港工人群众的拥护和爱戴。2013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为了表彰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而颁授荣誉勋章,周联侨作为杰出的工人领袖获得MH荣誉勋章。今年7月,他又被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

一路走来,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到如今的行业领袖,周联侨感叹:“世界不会亏待勤劳、奋斗的人,机会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个人只要勤劳肯干会吃苦,不断努力拼搏,一定能奋斗出幸福的人生。”

而母校集美侨校留给周联侨的温暖,成为他珍贵又美好的记忆,“那记忆现在想起来还很温馨”。他说:“侨校的学习环境很好,校园很美,学习气氛包容而开放。侨校的学生证、准考证,我一直珍藏着呢!”

周联侨也没有忘记集美侨校。2016年9月超强台风“莫兰蒂”重创厦门,母校受灾严重。温木伦、周联侨、李贤雁、唐义民、刘俊杰、钟玉天等校友立即向集美侨校1978-1982级校友发出号召,支持母校灾后重建,并捐资购置了新的华文学院电动伸缩门。同时,他促成母校华侨大学与香港建造业总工会共同开展“寻找筑迹”香港-厦门建筑文化双向交流活动,致力于打造一个两地青年校企互动的平台,提升香港大中学生对中华民族建筑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知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集美侨校就是我梦想的摇篮。学中文的经历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周联侨如是说。

(原载于2018年7月17日第923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