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回望40年之二:各方关怀助力华侨大学发展

回望40年之二:各方关怀助力华侨大学发展


1999年10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莅校视察并进行科教兴省调研

12月8日,由香港南旋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庭聪捐建的王庭聪黄锦珠行政大楼,香港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徐伟福、杨连嘉分别捐建的徐伟福体育教学大楼、杨连嘉体育训练大楼,香港校友汪琼南及其家族捐资修缮的大均秀莲楼,分别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和泉州校区落成剪彩。海外华侨华人捐助华大再添义举。

回望建校58年特别是复办40年,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对华侨大学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是学校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使命特殊: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

华侨大学是中国政府为适应归国华侨青年学生回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是其办学方针,“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是其办学宗旨。她的创建、建设与发展,凝聚着党和国家对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的关怀与厚爱、对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与重视。

复办40年来,习近平、胡锦涛、李先念、钱其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华侨大学无限的关爱与支持。他们或亲临学校视察调研,或对学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侨办、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等各级领导,也大力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指导或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过程中提到,这样的学校共有两所,一所是暨南大学,一所是福建的华侨大学,这两所学校很独特。

“作为华侨大学的一员,我听了之后感到振奋、备受鼓舞!虽然总书记离开福建十多年,但他心里还是有华大的,对华大的办学特色和特殊使命还是了解的,这让我们感到高兴和光荣。”校党委书记关一凡说。

校长徐西鹏也称,“时隔19年,总书记仍然牵挂着华侨大学,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

19年前的1999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经两次视察华侨大学,对学校的发展建设十分关心。

第一次是1999年6月19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来到华侨大学,参加第四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同年10月18日,时任福建省人民政府代省长习近平和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长陈明义等就科教兴省问题莅校视察调研。

1999年10月25日出版的《华侨大学报》报道,习近平同志在听取学校工作汇报,深入实验室考察,与师生座谈后,充分肯定了华大各个方面的工作。他希望华大继续全面深入贯彻福建省委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精神,全方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续保持科研工作的良好态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继续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发挥华大在侨务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和服务。他强调,特别要加强台湾事务工作。

习近平同志这两次莅校视察,吴承业都是主要的陪同人员。他说:“习近平同志非常诚恳地向海外侨领表示感谢,高度肯定了华大董事会的作用以及华大的办学成绩,并寄以厚望。”

吴承业回忆,他曾多次参加省委扩大会议、省党代会、省统战工作会议等。“习近平同志多次与我交谈,关注和支持华侨大学的办学。”吴承业介绍,2001年,在福建省委党校举行的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班的小组学习汇报中,组长习近平特别点名吴承业发言,并高度称赞他的发言“没有官话、套话,用最新鲜的语言,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谈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体会,值得大家学习”。

2004年和2008年两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接见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校长吴承业。特别是2004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致公党和侨联界联组讨论会上,吴承业以“海外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进一步引起重视”为题作自由发言,建议组成跨部门的协调小组,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事业。

“胡锦涛同志专门就我提出的海外华文教育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会后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当即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了具体部署。”吴承业说,当年9月,由胡锦涛同志倡议的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成立,华侨大学成为理事单位之一。“2004年起,中国华文教育开启了新的一页。四年后,在又一次全国政协会议的讨论会上,我向胡总书记汇报了四年来自己亲眼目睹的海外华文教育的重大发展,以及华侨大学开展华文教育的情况。”吴承业说。

继1977年底提出复办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之后,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于1983年10月亲临华侨大学视察指导,参观刚刚落成的陈嘉庚纪念堂。

当年的场景,朱琦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朱琦环在校团委工作,负责学生艺术团。有一天,朱琦环正带着学生在纪念堂观众厅舞台上排练要下乡演出的节目,“舞台旁边朝南的小门突然就开了,学校领导、处长等很多人排成两排”。朱琦环觉得奇怪,但她招呼学生继续排练。“过了一会儿,就有学生大喊:呀,李先念主席来了!我回头一看,主席就笑容满面地走进来了。”

1983年10月29日,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莅校视察,亲切接见师生代表

看到李先念主席进来,朱琦环和那帮学生一时愣住,随后学生兴奋地围在主席身边,和主席握手,朱琦环却不敢过去。陪同李先念主席来校的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喊她了:“你这个小同志怎么不过来和主席握手啊?”于是就有了她与主席之间的一段对话:“你是老师还是学生啊?”“我是老师。”“噢,那你是学校里面现在最年轻的老师喔?”“是是是,我刚来两三年,是从福建师大毕业后就直接分配来这里的。”时至今日,对话的场景朱琦环依然记忆清晰。

责任重大:各级政府倾力扶持

1978年,在国家提出复办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之后,正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就复办华大暨大作出批示,华侨大学才得以快速复办开学,完成中央“当年复办、当年开学”的托付。

1983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中宣部、教育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决定将华侨大学、暨南大学“列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作为教育战线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要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文件具体指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要求、学科管理等方面,可与国内其他大学有所不同;学校的基本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生活文体设施等,标准应略高于国内其他大学。

据悉,中央专门为两所大学的办学问题颁发文件,并作出明确指示,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史无前例。

而始于1996年的部省市共建华侨大学,则让学校迎来了自1978年复办后最为宝贵的发展机遇。近20年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福建省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进行了五轮共建,与厦门市人民政府进行了两轮共建,给予华侨大学强大的支持。

特别是2016年3月,国务院侨办与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分别签署协议,开始新一轮共建华侨大学工作。根据协议,四方总计向华侨大学投入15.25亿元,支持华侨大学2016年至2020年的建设与发展。同时,福建省将华侨大学纳入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

1996年4月7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共同建设华侨大学协议,部、省、市共建华侨大学正式开启

“华侨大学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提升,与部、省、市共建有着直接的关系。”吴承业说,最直接的帮助就是学校办学经费增加,硬件、软件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

他透露,1999年10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华大时就表示,福建省人民政府将继续与国务院侨办做好共建华侨大学工作,履行责任,支持华侨大学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2000年,习近平同志还对国侨办、泉州市签订第二轮共建华侨大学协议作出过批示,要求泉州市领导全力支持华侨大学的建设,直接支持并推动了第二轮的共建协议。

关一凡认为,部、省、市共建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华侨大学既是中央的高校,也是福建的大学、泉州的大学、厦门的大学这个理念更明确,省市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华大更关照了;另一方面,共建让我们更明白自己的定位,就是既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海外社会服务,也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关一凡看来,也正是基于华侨大学的办学特色、为侨服务这种定位,2002年,国家才决定建设华侨大学厦门校区。

据《华侨大学五十年》记载,2002年8月,国家发改委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复了华侨大学发展总体规划,“十五”期间,华侨大学新建设项目总投资按4.7亿元控制,其中中央投资4.1亿元(厦门校区3.2亿元、泉州校区0.9亿元)。据悉,这一投入在全国高校中排第11位。

2004年,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综合教学楼桩基工程开工

2002年11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厦门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建设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协议书》,无偿提供2000亩土地给华侨大学使用。2004年11月,厦门校区动工建设,并于2006年10月正式启用,从而揭开了华侨大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据吴承业透露,1999年10月习近平同志莅校视察期间,“看到学校比较拥挤,提出应该考虑拓展校区的建议。正是从那时开始,学校领导有了建设新校区的设想。”2002年,为厦门校区建设事宜,时任国侨办副主任刘泽彭曾与福建省领导会晤,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接待了刘泽彭一行并表示支持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建设。

2004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亲自批示,支持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建设,并请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催办。“我于3月11日凌晨通过中央办公厅向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关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有关问题的紧急汇报信函。事后我得到正式通知,胡总书记已于当日早七时就厦门校区建设作出了重要批示。”吴承业回忆道,“这就像拿到了厦门校区建设的通行证。胡总书记是华大厦门校区最重要的支持者和最直接的推动者。”

如今,华侨大学泉州、厦门两个校区平稳运行。“泉州、厦门两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泉州的侨乡文化、多元文化宝库、民营经济的活力等特质,对于学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西鹏说,“厦门校区的建设不仅仅是学校办学物理空间上的拓展,更因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华侨大学更好地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办学,更好地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对接新兴产业等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也对学校的人才引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他强调,“泉州校区、厦门校区的建设都非常重要。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统筹,促进两校区的协调发展。”

凝心聚力:海外华侨华人助力发展

华侨大学是一所侨校,因侨而立,为侨而办,其进步与发展,也得到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关心、支持与帮助。陈嘉庚纪念堂、侨总图书馆、陈延奎大楼、菲华楼等一座座矗立于华园的侨捐建筑,无言地述说着海外华侨华人关爱资助华侨大学的故事。他们当中,许东亮、庄善春等一个个名字,在学校办学历程上熠熠生辉。

已故爱国侨领许东亮,是海外华侨助力华大办学的典范。他不仅亲自捐助华侨大学,更受托筹组了华侨大学董事会,并从第一届董事会开始,直至2008年仙逝,一直出任董事会副董事长,为华大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

1992年10月29日,许东亮(右一)与杨振志(左二)、王为谦(左一)与时任福建省省长贾庆林(右二)出席华大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时合影

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华侨大学复办以来,许老先后多次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等海外地区为支持华侨大学办学筹集款项,或者自己带头捐献,总计达1900万元之多。

最为可贵的是,在其夫人因病需要每周都做透析,且自身经济并不十分宽裕的情况下,许老仍然坚持将自己一生的经营所得,与好友苏秀荣先生一起合捐华大,用以重修华侨大学侨总图书馆期刊分馆(大众图书楼)。

最令人动容的是,许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关注华侨大学,牵挂华侨大学。他嘱咐家人,自己过世后,把亲朋好友的白礼金,作为他捐给华侨大学的最后一笔款项,如果不够100万的话,由子女垫足100万元。

“他特别低调,捐资的大楼都不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吴承业说,“许老并不是最富裕的,但是他以自己的声望积极为华大的办学筹集善款。在争取华侨捐资方面,许老起了很大的作用。”

华侨大学董事会办公室王延喜介绍,除了许老,众多海内外校董、校友、热心教育人士也对华侨大学贡献卓著。

菲律宾华侨领袖陈永栽,继复办初期捐资购买学校急需的仪器设备,捐建菲华楼、华文学院大门后,2011年又捐赠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建设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综合大楼。此外,他连续18年资助菲律宾华裔学生到华大等福建学校学中文,还支持华大在菲律宾举办“中华文化大乐园”。

香港名医庄善春并没有产业,仍倾尽平生工资积蓄和个人收入,为华侨大学累计捐资逾千万元,更带动整个家族支持学校建设发展。

科学家杜祖贻情系华园,以个人积蓄为华侨大学捐建“四端文物馆”,且自1986年至今一直担任华侨大学董事,30年来访问学校40余次,近十年基本每年都抽空访校指导工作;蔡素玉女士,第一至七届元老级董事,多年来与学校互动紧密,捐资不少;李碧葱校友,为母校捐资甚多,互动频繁……

1980年1月,华侨大学董事会成立。第一届董事会由45名董事组成,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庄希泉任董事长

统计数据显示,自1963年收到第一笔华侨捐赠起,截至目前,华侨大学共接受华侨捐赠数百项,捐资总额超5亿元人民币。1980年成立的华侨大学董事会,广泛凝聚、团结海内外董事及热心侨校教育人士,为学校建设发展献计献策、捐款捐物,在扩大学校海外影响、开拓海外生源、奖励或资助优秀学生、资助教师海外学术交流、开展海外华文教育以及改善教学生活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海外校董校友和社会人士给予华侨大学的鼎力支持,除了资源、资金方面外,精神财富更重要。我们要学习他们克己宽人、慷慨助学、热心公益等精神。”关一凡说。

(原载2018年12月18日《华侨大学报》图片来自华侨大学校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