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四辑) -> 正文
华大舞蹈队的“元老”陈松杰

华大舞蹈队的“元老”陈松杰


华侨大学创办初期,主要以招收东南亚归国华侨学生为主,多数侨生活泼好动、能歌善舞。上课学习之余,学校一边组织侨生们劳动生产,一边组织文娱体育活动,成立舞蹈队、篮球队、足球队等,以展示侨生兴趣爱好之所长。数学系1961级校友陈松杰就是舞蹈队“元老”之一。

1960年9月,陈松杰从印尼回国,在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现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就读高三,1961年以第一志愿考上华侨大学,成为数学系首届学生。但由于那时的泉州校本部宿舍还未建起,陈松杰和他的同学还只能暂借集美侨校上课。“上午上课,下午自习或开生活会,晚上自习,学习还是抓得挺紧的。”他说。

华侨大学文工团在排练《东方红》片段

从大一开始,陈松杰就加入了校文工团舞蹈队,舞蹈从此成为他大学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早上六点多,我们就起床练基本功或是排练节目。”陈松杰说,刚开始舞蹈队的人不多,也没有专业老师教,而是由舞蹈基础好的同学来教,主要学习傣族舞、蒙古舞等中国民族特色舞蹈以及缅甸舞等。“第一次演出,就是有一天晚上从集美坐车到泉州校本部慰问建宿舍的工人。”陈松杰对自己大学的首演记忆深刻。

1962年,随着华侨大学第一栋教学楼——数学楼的建成,首届数学系的同学们搬到泉州。建校初期,学习生活条件艰苦。陈松杰和同学们既在数学楼上课,也住在那里,“数学楼没有水,我们就在教工食堂的井边洗澡,或者跑到后山的水库去游泳。”

除了学习,当时的华大学生还要参加学校的劳动建设,挑沙子、搬石头、平整土地等,一派热火朝天。“印象最深的就是挖露天游泳池,1961级的同学基本都参加了。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很卖力,也很乐观。”陈松杰回忆,劳动休息间隙,他还为大家跳舞,“氛围非常好,大家笑得很开心。当时还拍了好多照片,可惜我现在一时找不到了。”

陈松杰在劳动休息时给同学即兴表演

在陈松杰的记忆里,彼时的华侨大学文体活动氛围浓厚,由舞蹈队、合唱队、乐队等组成的文工团经常在校园甚至到泉州市区去演出,学校篮球队、游泳队、足球队等都达到可以跟省队PK的水平。1964年,全校还排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东方红》,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作为舞蹈队的一员,陈松杰活跃在校园的各类舞台上。各级领导来校视察、境外访问团来校等,他总是在表演的行列;周末舞会上,他是主要的舞者;《东方红》演出中,他则作为舞蹈主角表演“抢渡大渡河”片段……

在校时,陈松杰也参加了“四清运动”,曾到市区去挑粪,到常山华侨农场参加修筑堤坝等,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时为了赶进度,都要通宵达旦地干活”。即使在艰苦的劳动中,陈松杰仍与同学自编自演了忆苦思甜主题的话剧、民族舞蹈等,为当地农民、归侨侨眷等表演。

因历史的原因,陈松杰1968年才正式分配工作离校。他先后到江西上饶的中学和广东广州中学任教,坚守数学教师岗位35年,桃李芬芳。任教期间,他也曾组织学生排练舞蹈等参加学校文艺演出或比赛,个人也曾参加上饶市教师歌唱比赛并获得二等奖等。

“跳舞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作为放松、休息的一种方式。”陈松杰说,舞蹈已经成为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使现在退休了,有机会还是会去跳舞、演出。

悠悠岁月,

曾经舞步飞扬的少年,

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陈松杰与夫人张开华(华大物理系1964级)合影(吴江辉 摄)

在今年4月13日广州校友会老校友座谈会上,陈松杰对在母校的往事娓娓道来,言语中满怀感恩之情。“特别感谢母校华侨大学,无论是专业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文艺演出、劳动锻炼等,都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们已成为我人生中一笔重要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