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四辑) -> 正文
从华园走出去的才女骆锦恋

从华园走出去的才女骆锦恋


“《清平乐·尘埃未定》:秋中湖畔,细柳相依恋。怎奈天凉春太缓,遥望紫藤为伴。光阴不待红颜,迢迢心路谁怜?一曲葬花吹鬓,又逢月夜无眠。”

2017年8月中旬,在微信上的某文友群,我突然读到这首写华园的诗词,作者微信名骆骆。

我感觉很兴奋,又很好奇!这词借华园的景,抒发毕业后前路未定的踌躇忧思,也让我动起了情,风霜满怀。

当月22日晚,我主动加了作者微信,我们互通了姓名,并在微信上客气地聊了起来。

她叫骆锦恋,是2010年华侨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生,师从华侨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硕士生导师许总教授,目前在晋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她说自己也曾读到我写华园的诗文,感到很温馨很亲切!

有一天,她向我要了地址和电话,说要快递刚出版的书送我。不久,我收到她送我的两本书:《舍那诗词稿》《新月似当年》。翻看扉页的作者介绍,才知道她已正式出版三本书,一本古诗词集,一本散文集,还有后来又寄赠我的诗文集《不抬石头的惠安女》。我发现,她的诗词典雅,融入了个人经历的顿悟与沉思,散文则在絮叨琐碎而简单里充盈生活情趣,在简约中蕴涵深远意味,充盈着一位弱女子不达目标绝不言败的勇气,更重要的是雪泥鸿爪都有我们共同的华园情结。

去年4月开始,我受学校委派,参加《华侨大学60年》的编撰工作,需要翻阅大量的旧档案、旧文件和旧报纸,偶然又在《华侨大学报》上发现了她在学期间发表的数篇散文随笔:2008年12月9日《不抬石头的惠安女》,2009年4月14日《人在风景中》、6月30日《煮字疗饥》。

我开始经常在微信上,有意无意陆陆续续地了解她的过去。

骆锦恋1983年出生于泉州市惠安县海边张坂一个贫寒的多子女家庭,她是老四,前面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后面有一个弟弟。小学、初中都是品学兼优的班长,从小就喜欢阅读文章,兴趣文学。1998年中考时,她心中的愿望是读高中,考大学读文学专业。但父母亲要她读师范,早一点出来工作,支持家庭,于是她遵父母命考上了南安师范学校。从16岁入读师范中专到20岁,她同时完成了大专自考、南安师范学校的学业。南师毕业后,2002年7月至2007年8月,她在惠安东园学区担任小学语文老师。

在这期间,她并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学深造实现文学梦的愿望。她也有英语四级没有考过的失败记录,但并没有气馁,而是一心一意、百折不挠。2007年6月,她终于如愿以偿完美实现人生三级跳——考入华侨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她很珍惜,也很努力,乐意为同学服务,曾是文学院研究生会学研部部长。

谈到华大读研的心路历程,她说:“谈起读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常会有人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你,那好像是在担心你会成为古董,而且是不值钱的古董。一旦听说是辞了工作来的,那神情就更不得了,似乎没有理由能让他们接受你的任何解释。……然而,对于读书,更多的时候我心里是十分感恩的。”在华园,也让她真正养成了阅读创作的好习惯。

2010年6月,骆锦恋以优异的成绩获华侨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并进入晋江工作,不久结婚生子。

有了家庭,工作更繁忙,又要相夫教子,但是她从未放弃文学创作。至2017年7月,她正式出版了三本文学方面的著作,也越来越被文学界所认可:

2010年底,格律诗词《小重山·重阳节回祖父故居》荣获泉州市文联、泉州市作家协会、泉州市诗词学会联合举办的“庆中秋、迎国庆、贺重阳“董酒杯”金秋颂诗文大赛二等奖。

2017年,作品《“煮字疗饥”》荣获福建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二等奖。

2017年,她的作品《太阳的温暖和月亮的神韵》刊登在核心期刊《名作欣赏》,2018年此文荣获泉州市文联、泉州市作协“福田杯”2017年度泉州文学奖。

2018年2月,她的童谣作品《五店市》荣获中共泉州市委文明办、泉州市教育局颁发的2017年度泉州市优秀童谣作品展示成人组一等奖。

与此同时,骆锦恋也陆续加入了各级文学协会:2010年加入中华诗词学会,2015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2019年被推选为泉州诗词学会副会长。

我相信她的恒心慧眼,与顽强不竭的努力,不久将又会有新的成绩。也许我某天突然又会收到她寄赠的一册新著。期待着!

她也寄语华大的学弟学妹们:“我很喜欢这句话:‘不管走得多远,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人生路很长,世间不确定的事情很多,坚持心中那份热爱,多做事,少抱怨,少走弯路,愿我们在暮年时,能骄傲地说:‘我喜欢我这辈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