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一辑) -> 正文
戴李宗的辛苦和甘甜

戴李宗的辛苦和甘甜



秋日的厦大校园轻风拂面,煦日暖照。漫步美丽的芙蓉湖畔,戴李宗感慨:“你说这多好啊,如果不是陪你来走走,我哪有时间来这里!”
  戴李宗实在太忙了。这位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如今带着一个博士后、两个博士和五个硕士。为此,他不得不去申请更多的课题,争取更多的经费,以让这些学生有活干,让他们研究、发展、进步、学有所成。
  祖籍南安的戴李宗1979年考入华侨大学化学系。大学时的他唱歌、跳舞、武术、诗歌,“干什么都行”。正如他的师兄、华大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林松柏教授评价,那时的戴李宗“能文能武,非常全面活跃”。
  这种青春与活跃被戴李宗一直保持到现在。那天上午,驱车赴约的戴李宗上着鲜红的T恤,下穿深蓝色牛仔裤,脚蹬运动鞋,背上还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显得年轻、奔放、活力迸发,大大出乎我对“学者”的想象。
  芙蓉湖畔,戴李宗细说这些年的辛苦和甘甜。
  1983年,品学兼优的戴李宗从华大毕业,被选拔进入教育部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五所高校实施的出国预备师资班,到厦大进修英语或法语,准备作为师资支援非洲。但由于某种原因,戴李宗最终没能去成,留在了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科全国闻名,蔡启瑞、田昭武等一大批院士、名家都在这里。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生,年轻的戴李宗在人才济济的厦门大学、在名家辈出的厦大化学化工学院,一边工作,一边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度过了一段“压力很大、非常艰辛”的岁月。2000年,戴李宗到法国留学做博士后。2002年,在被评上教授一年之后,戴李宗即被遴选为厦门大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如今在戴李宗门下,已经有一个博士毕业,还有更多的硕士毕业生。
  在厦门大学这一方学术的殿堂,戴李宗最终立稳了脚跟,并获得成功:他曾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新产品新项目金杯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厦门市首届青年科技人才杰出奖,以及“特区青年突出手标兵”等多种荣誉;他先后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和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成果5项;由他主持开发的“三苯”高性能鞋用胶粘剂,先后通过福建省重点新产品鉴定和教育部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投产至今产值超过2.2亿元;他与厦门大平公司合作组建了“特种涂料联合实验室”并亲任主任,主持开发了三大系列7个品种的钢(木)结构防火涂(材)料;他特别重视发明成果的专利转化,共申请了15项发明专利,仅2003、2004年就有10项之多……戴李宗自豪地说:“材料的第一属性就是有用性。在申请发明专利方面,我在厦大是相对较多的。”
  回首往事,戴李宗感言:“我现在的这一切均应归功于在华侨大学所培养的那种拼搏、勤奋、热情、积极的进取心态,但这20多年有得也有失。做实验、上课、发文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命里还应有其他很多更为重要的东西。”
他说:“我现在的这种生活需要改变。” (张罗应)

欢迎校友与本栏目联系或提供采访线索。电话:0595-22693560;E-mail:hqdxb@h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