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四辑) -> 正文
参与澳门申遗的张鹊桥

参与澳门申遗的张鹊桥



二OO五年7月,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南非德班市举行,作为当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澳门历史城区”在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1991级校友、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文化财产厅厅长张鹊桥,全程参与了澳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

张鹊桥是广东新会移民,中学时和父母来到澳门定居。1996年从华大建筑系毕业后,他进入澳门政府文化局文化财产厅担任技术员,对一些文物建筑进行测绘之类的工作。工作中,张鹊桥慢慢发现,文物保护对澳门非常重要。为了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也为了让自己在工作之余常保积极进步的状态,他先后进入香港大学和东南大学攻读有关文物保护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澳门文化财产厅,张鹊桥始终致力于文物财产保护工作,而令他最难忘的便是参与澳门申遗的历史进程。2002年,澳门特区政府启动“澳门历史城区”申遗程序,张鹊桥所在的文化财产厅是最早开展这些工作的部门之一,张鹊桥更是全程参与特区申遗工作,并重点参与了申报文本的写作。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门成功申遗了,张鹊桥花费大量精力参与写作的申报文本也获得许多专业机构的肯定。“澳门申遗能够成功,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很支持,另外一方面我们在准备时也下了很大工夫,大家一起努力,才有这个成果。申遗对澳门来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参与澳门申遗也是我一生中最有成就感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他坦言。

近年来,澳门积极推动保护文化遗产,张鹊桥便是其中一位成绩斐然的重要推手,澳门史上修复年期最长的郑家大屋,就是他带领策划的最新作品。

而对于能有现在的成绩,张鹊桥始终感谢母校的培养。他感谢母校能招收他这个“非正规军”,更感谢当时的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和鼓励,特别是老师给他“开小灶”。

得益于华大针对境外学子的特别招生政策,张鹊桥没有通过华大暨大两校联招考试,且比普通学生晚两个月踏入华大——1991年11月,中学刚从葡萄牙留学回来的张鹊桥,怀着对建筑专业的热爱和对华大的向往,向华大递交入学申请书,并凭着中学时的优秀表现顺利入学。

“大学第一年是我整个大学里最难忘的一年。”由于没有参加招生考试,张鹊桥第一年只能自费学习,当时学校表示,如果第一年里他的每门成绩都能及格,就能申请公费。然而,作为一名境外生,刚刚入学的张鹊桥感受到大大小小的压力,普通话说不好,简体字不熟悉,建筑系的许多课程又比澳门学习的难得多,上课时听不懂成了常有的事,各种各样的困难让张鹊桥在第一年里始终“战战兢兢,非常紧张”。

面对各种压力,张鹊桥鼓着“拼命三郎”的干劲认真学习。普通话不熟悉,便在课下积极请教同学;基础不好,就勤于往老师宿舍跑,每次临考前都请老师“另开小灶”进行补习。除了老师同学的帮助,张鹊桥自己也狠下苦工——以素描为例。当时他的素描课非常薄弱,老师布置画一棵树,但他对着树怎么也画不出来,最后索性在书上临摹了一幅上交了事,结果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番。此后他便一遍一遍地勤练素描,在老师的指导下,张鹊桥慢慢进步,最终把素描课由最薄弱的科目变成了最擅长的科目。

毕业之后,张鹊桥心系母校。香港回归之前,他就曾邀请当时澳门文化财产厅的厅长到华大进行学术报告交流。而今,担任厅长的张鹊桥也积极促进澳门文化财产厅与建筑学院的项目合作,并照顾建筑学院的毕业生在港澳的实习。

“看到母校现在的发展实在很高兴,也希望以后能与母校建立更多合作的关系。”张鹊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