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联络方式

微 博:新浪微博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

邮 编:362021

电 话:0595-22693950

传 真:0595-22692655

Email:xyh@hqu.edu.c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友刊物 -> 《情系华园》 -> 情系华园(第四辑) -> 正文
吴勇为:华大是我生命中的精神地标

吴勇为:华大是我生命中的精神地标


吴勇为(左二)回到母校参加2019年校友秩年返校大会

“喜欢华大,是我对它的感应,也是它对我的号召。”工商管理学院1995级校友吴勇为这般讲述他与华大的关系。

11月2日,华侨大学2019年校友秩年返校大会举行。吴勇为和他的同学借此机会回来了,庆祝他们毕业20周年。

作为校友联络员,吴勇为很早就开始和几个同学一起商议准备这次相聚,从服饰颜色的选择到标志的设计,再到发放邀请函和预订酒店餐厅等等。“看到我们这群‘老工商’久别重逢时还是这么自在亲密,我非常开心,也非常感恩。”他说。

华园里斑驳的树影仿佛还和二十年前一样,只是不觉多了些新枝向慵懒的秋风里倾斜。当年留在课室里的青春,从无数个敞开的窗口流淌了出来……因为泉州,吴勇为选择了华大。“虽然我在澳门住了三十几年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个闽南人,这是不会变的。”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晋江龙湖镇度过的,后来才和家人迁居澳门。高中毕业时,他也曾纠结去汕头大学还是华侨大学。最终,吴勇为选择了华大,选择了回到自己日夜眷恋的闽南。“在华大读书时,周末我也会常回老家看看,老邻居还记得我爱吃地瓜粥。”一碗热乎乎的地瓜粥刺激着回忆的味蕾,少小离家再归来的滋味总在这时抓挠着他的内心。他表示,一碗热乎乎的地瓜粥就可以让他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往事。

对吴勇为而言,走进华大,也意味着放下乡愁。“古朴的教学楼,宁静的秋中湖,宽大的图书馆,最有读书的味道。”一块块大理石垒起了学海瞭望的精神高地,“阳光洒在课本上的时候,也启觉着我们的慧心善根。”学生时代,除了按时完成课业,吴勇为也为学生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作为学院境外生联络部的部长,他与其他同学为境内境外的学生筑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在各色活动中,吴勇为积极推动境外生融入校园生活,提高境内外学生的凝聚力。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主动向工商系的系报投稿。其他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充实了吴勇为的大学生活。

“华大的秋中湖就像一面镜子,倒映着我们的本真。”吴勇为十分重视自省,“只有认清了自己的内心,明白了为何要来华大求学,我们才有可能学有所成。”大学时代,曾路老师和骆文伟老师对吴勇为的影响很大。在他的印象中,执教市场营销的曾路老师时常带领同学们外出考察实践,学以致用的精神也在他后续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得到发挥。“骆文伟老师教我们钢笔书法,他的年纪并不比我们大多少,和我们相处得很愉快,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在吴勇为看来,与其说老师一笔一划地教他们写字,不如说是老师用一言一行教会了他们做人。

在华园度过的象牙塔岁月,成为吴勇为口中那一段“最美妙、最无价、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吴勇为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他从枫林村借来一辆摩托车,载着两个身材高大的同学,到湖尾村的海边眺望金门岛:“那一天,我们面朝大海,对着海峡对岸欢呼雀跃,心想,总有一天祖国会统一的!”

因为华大,吴勇为更舍不得离开泉州。成为华园学子之后,泉州,对吴勇为而言,不再只是乡愁的源起,更是他生命中精神力量的补给站。“在华大的四年,我所受益的一切,值得我一生品读”。为此,他常回到泉州,回到华大,故地重游,从精神原乡中汲取面对社会繁杂人事的力量,“在我的心目中,华大就和哈佛剑桥一样高大,值得我一生景仰。我相信,华大也是任何一个热爱她的学子心中的名校。”如今,看到在政府和学校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学生赴内地(大陆)留学深造,主动了解中华文化、了解祖辈的故事,吴勇为也特别欣慰。

毕业至今,吴勇为接触澳门旅游业已有二十年。“母校赋予我的底色,让我明白了自己肩负的文化使命。”在他心中,导游不止是一个职业那么简单。往返于澳门与泉州,他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他挚爱的土地,始终为澳门与内地的文化旅游交流而努力。“从事旅游业工作,我向世界各地游客介绍着澳门这座莲花小城的故事,还有‘一国两制’如何在澳门成功实施。另外,我也把老泉州的魅力介绍给澳门人。其实,每一个澳门人心里都清楚,我们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不该被漠视和忘记。”吴勇为说。